健康保健网 欢迎您 今天是2024-10-10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展示
中医外置(体质艾灸)
0
发布时间:2018-06-05 浏览数:3797

九品源体质艾灸

  


 

  体质艾灸

  【品名】体质艾灸系列

  【成分】精制三年纯艾艾绒+九种不同体质专用配方

  (阴虚体质、阳虚体质、气虚体质、湿热体质、痰湿体质、淤血体质、特禀体质、气郁体质、平和体质)

  【纯度】20:1

  【工艺】棉纸,半手工压制

  【规格】30mm × 160mm × 10支

  艾灸有道:九种体质的辨证灸法

 “对症下药”出自华佗治病的典故.有一次,官倪寻和李延一同到华佗那里看病,病症都是头痛发热.华佗给两人把脉之后,给倪寻开...

 “对症下药”出自华佗治病的典故。有一次,官倪寻和李延一同到华佗那里看病,病症都是头痛发热。华佗给两人把脉之后,给倪寻开了泻药,给李延开了发汗药。两人看了药方,非常奇怪,就问:“我们的病症相同,病情一样,为什么药却不同?”华佗解释说:“你们相同的只是病症的表象,病因却不同。倪寻是由于内部伤食而引起头痛发热,而李延却是由于外感风寒,着凉的缘故。这叫做对症下药。”可见,“对症下药”充分考虑了病因的差异。在引起病因差异的因素中,人体体质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正如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所说,“了解什么样的人得病,有时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重要。”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由于饮食习惯、居住环境、先天的遗传等不同因素,人们的体质也会不一样。好比相同的种子,在不同的土壤里生长,结果也会不一样,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不过,人的体质没有树叶那么复杂。一般来说,中医对体质的划分,主要有这样9个类型:气虚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瘀血体质、气郁体质、特禀体质和平和体质,其中以阴虚体质和阳虚体质最为常见。

  阴虚体质

  首先是阴虚体质。如果说阳虚者的体内如同寒风呼啸的话,阴虚体质的人,体内就如同有一团烈火在燃烧。阴虚也即体内津液缺少。相对于阳气来说,人体津液属阴,犹如生命的泉水,滋润着身体的每个角落。如果津液损耗太多,就会造成身体的干涸,皮肤便不再水嫩,肠道也会犹如失水的河道,容易淤积成灾。

  一般来说,阴虚中以血虚和肾虚最为常见,阴虚的朋友通常会容易感到口燥咽干、手足心热、喜冷饮,舌红少津,有失眠、便秘、烦躁等毛病。因此,滋补养阴最为必要。选用艾灸疗法时,推荐灸足三里、关元、膏肓、太溪、肾俞,三阴交、涌泉、神门、阴郄等穴。在这里,以肾虚盗汗为例,简单分析一下。

  中医认为,盗汗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衡所致。对于阴虚体质的人来说,夜里盗汗不是因为阴气充足,而是由于肾气不足,津液匮乏,不能涵养体内的阳气,从而导致阳气占了上风,相对过盛的阳气就开始蒸腾津液,从而发生盗汗,这就好比烧开水,随着热气的增多,水液就开始蒸腾散发,渐渐变少。

  艾灸阴郄穴就能有效改善盗汗。灸起来很简单,用艾条悬灸该穴即可,每次10~15分钟。每天灸一次,或者隔日灸一次。

  阴郄穴是手少阴心经穴,位于手腕横纹上一横指处,是治疗心悸,心痛、自汗盗汗的要穴。对于盗汗来说,灸阴郄能激发经气,宁心安神,调节人体失衡,滋阴降火,使汗症趋于正常。

  另外,在饮食上,阴虚者适宜清补。可以多吃一些香菇、木耳、南瓜、胡萝卜,鸭肉、鸽肉,鹌鹑等。少吃辛辣燥烈、大热大补、煎炸炒爆的食物。锻炼上,可以选择散步、太极等温和性的方式,不宜剧烈运动。

  阳虚体质

  阳虚体质,如果一个人内心缺乏温暖,心灵就会变得寒冷。身体也是这样,如果体内的阳气不足,就会犹如寒风呼啸,会感到畏寒怕冷、手足不温,肌肉不实,精神不振,还会患有尿频、腹泻、发稀、黑眼圈、性欲减退、白带偏多等毛病。

  阳虚中,以胃脾肾三脏阳虚较为多见。艾灸时,可以选用任脉、督脉、背部膀胱经上的穴位,比如神阙、气海、关元、中极、大椎、肾俞等,灸之能温阳散寒,补充人体阳气。

  阳虚的朋友在饮食上适宜吃一些温阳壮阳的食品,如羊肉、狗肉、枸杞、韭菜、辣椒、刀豆等。尽量少吃生冷黏腻的食品,比如西瓜、梨、苦瓜等。日常要注意关节、腰腹、颈背部、脚部保暖,少用空调。如果锻炼的话,以春夏季节阳光充足的上午最好,天时地利,可以强壮人体的阳气。不过,运动不能过于劳累,因为出汗过多会伤阳。

  气虚体质

  气虚体质,意指体内的元气不足,不够用。好比气球失去气而瘪,人气虚就会容易疲乏、语音低弱,气短懒言,易出汗,感冒等。气虚以心气虚,脾气虚最为常见。艾灸时候,可以选择足三里、气海、心俞、脾腧、神门、内关等穴,以补气安神,生血养气。饮食上,例如人参粥、人参猪肚、黄芪蒸鸡、山药羊肉汤都是不错的食疗方子。运动方面,要根据体能适当锻炼,可以选择极拳、太极剑、保健功等柔性方法,不能进行强体力的运动和大出汗的运动,以免耗损元气。

  湿热体质

  湿热体质,犹如桑拿天气,内蕴在体内而疏散不出,外在表现多是油面、口苦、苔黄、易生痤疮、身重困倦、心烦急躁,女性容易带下增多,男性容易阴囊潮湿。对于湿热体质,艾灸时候可以取大椎,曲池,合谷、中脘、丰隆、膻中等穴,宽胸理气,化湿去热。饮食上宜食用清热化湿的食品,例如薏苡仁、莲子、茯苓、苦瓜等。忌食辛辣燥烈的食物,如辣椒、姜、葱等。与别的体质不同,湿热体质适合做强度大、运动量大的锻炼,比如长跑、爬山、武术等,以消耗体内的热量,排除多余水分,达到清热除湿的目的。

  痰湿体质

  痰湿体质,比湿热体质更为折磨人。好比下雨,如果是痛痛快快的也还行,但是赶上南方的梅雨,就会知道雨是多么烦恼的东西了。痰湿体质的人,一般都比较胖,面部油脂较多,容易出汗,喜食肥甘甜黏,会造成高血压、月经不调等毛病。因此,痰湿的人最重要的是健脾利湿,化痰去浊。艾灸时,可以选用阴陵泉、关元、肾俞、命门等穴。尤其是阴陵泉,向来是祛湿大穴。饮食上,可以多吃萝卜、紫菜、洋葱、扁豆、白果、赤小豆等,少吃肥甘厚味的东西。平时要注意锻炼,避免受寒淋雨,加重痰湿。

  淤血体质

  瘀血体质,一般多由于气滞而血瘀。由于受寒,或者消化不畅,导致体内气行不顺,无法带动血的流动,好比结冰一样,瘀在体内,而身体得不到荣养,从而表现出肤色暗淡、容易长斑、色素沉着、舌暗或有瘀点,心情不快,容易生气。因此,需要活血化瘀,行气通络。可以选择艾灸肝俞、期门、太冲穴,理气化滞,艾灸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活血化瘀。日常可食用黑豆、黄豆、山楂、黑木耳、红糖、红酒等,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活血。运动上做做保健操、打打太极,不宜做强度大的运动,以免过犹不及。

  特禀体质

  特禀体质,是一种较为特殊的体质,主要表现在容易过敏方面。一般来说,先天遗传的因素居多,哮喘、荨麻疹、血友病、五迟等疾病最为常见。因此,对于特禀体质的人来说,从小就要注意益气固表,养血消风。选用艾灸法,可以常灸风门、肺俞、尺泽等穴。增强肺脏功能,有利于预防过敏。饮食上尤其要清淡,避免使用各种导致过敏的食物,减少发病的机会。

  气郁体质

  气郁体质的人,就像阴云密布的天空,随时都有可能郁闷。气滞则郁,通常表现出压抑,脆弱,形体瘦弱,却又容易暴躁的心理。因此,理气解郁特别重要。艾灸时,可以选择期门、太冲、合谷、膻中,以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艾灸肝俞、内关、神门,能宁心安神,调顺气机。饮食上,建议多吃一些调理脾胃功能、疏肝理气的食物,比如大麦、荞麦、高粱、萝卜等。尽量不饮酒。对于雪糕、冰淇淋、冰冻饮料也不贪吃。多参加一些集体户外活动,开阔身心,排除抑郁。

  平和体质

  平和体质如同中性的皮肤,是最好的一个状态,它不偏于阳也不偏于阴,非常平衡,体质良好。好比云淡风轻,一切都那么和谐美好。一般来说,这类体质的人,表现出气血调和、面色红润、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较少患病,对环境适应力较强。因此,只要尽量保持平和质的状态,不让其往不利体质的方向转化,“不伤不扰,顺其自然”就是最好的养生原则了。选择艾灸保健,可以常灸足三里、神阙、中脘、关元、气海等养生大穴。

  不过,人体体质虽各不相同,但各种体质也没有绝对的划分,有时多半是混合存在的。正如人生的路,无论有多么的不同,我们都要努力把它走的稳一点。对于生命来说,无论什么体质,只要用心呵护,总是会健健康康,尽享欢乐的。

  注意事项:

  在施灸时,要防止艾灰掉落烧坏衣服及灼伤皮肤,艾灰积压过多时,则需要离开身体磕掉艾灰。施灸后一定要将灸火熄灭,避免发生火灾

  使用禁忌:大醉、大怒、大惊、大恐、过劳、过饱情形下禁灸;皮肤过敏者慎用。

  

 

  

 

  (一)感冒

  感冒常由外感风寒,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苔薄白、脉浮等为主要表现,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普通感冒。

  治则:疏风解表散寒。常用悬灸法,隔姜灸法。

  操作步骤:

  1、取穴:风池、大椎、曲池、合谷、尺泽。

  2、配穴:风寒加风门、肺俞、列缺;气虚加足三里;身痛加大杼;腹痛、腹泻加神阙。

  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2次,至治愈。

  4、隔姜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米~4厘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穴位上,再将艾炷放于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微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穴每次艾灸5~7壮。每次选取3~4穴,每日1次,至痊愈。

  特别提示:对于体虚易感冒者,可在夏季进行预防性治疗。在感冒流行季节可按上述方法预防性治疗一周。

  (二)面瘫病

  面瘫常由风寒外袭,入中面部经络,以一侧面部肌肉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增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本病相当于西医的周围性面瘫。

  治法:疏风通络,行气活血。常用悬灸法、隔姜灸法。

  操作步骤:

  1、取穴:翳风、颊车、地仓、合谷、阳白。

  2、配穴:风邪胜者加灸太阳、风池;气虚者加灸足三里。

  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2次, 7~10次为1疗程。

  4、隔姜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米~4厘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穴位上,再将艾炷放于姜片上点燃施 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微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穴每次艾灸5~7壮。每次选取3~4穴,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特别提示:面瘫早期,应重灸翳风穴,悬灸时间在30分钟以上为佳。面瘫恢复期,可增加悬灸神阙穴以补益正气。面部皮肤娇嫩,应避免灼伤皮肤。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避风寒。

  (三)泄泻病(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

  泄泻亦称腹泻,常有脾胃虚弱、湿邪内盛而致,以致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为临床表现。本病相当于西医的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

  治则:健脾化湿。常用悬灸法、隔盐灸法。

  操作步骤:

  1、取穴:天枢、足三里。

  2、配穴:胃脘胀痛者加中脘、内关;湿盛者加上巨虚、阴陵泉;脾胃虚弱者加脾俞、公孙、气海;命火虚弱者加命门、肾俞、关元、神阙;肝木乘脾者加脾俞、太冲。

  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 10次为1疗程。

  4、隔盐灸法:取神阙穴,用纯净食盐填敷于脐部,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中间以针刺数孔,上置大艾炷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当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次艾灸7~10壮。每日1次,5~7次为1疗程。

  特别提示:隔盐灸前应清洁神阙穴局部,艾灸时时刻询问患者的局部感觉,避免烫伤。

  (四)痛经

  痛经多因体质素弱,气血不足,冲任失调,胞宫失养,复因情志失调、或经期受寒饮冷,以致经血滞于胞宫而成。以月经期前后或月经期中发生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相当于西医的原发性痛经

  治则:温养冲任,通经止痛。常用悬灸法、隔姜灸法。

  操作步骤:

  1、取穴:中极、气海、三阴交。

  2、配穴:气血亏虚加脾俞、胃俞;肝肾不足加肝俞,肾俞;寒凝加归来、地机;气滞加肝俞、太冲。

  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每个月经周期,以月经前3~4天开始治疗, 5次为1疗程,共治疗三个月经周期。

  4、隔姜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米~4厘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穴位上,再将艾炷放于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微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穴每次艾灸7~10壮。每次选取3~4穴,每日1次,以每个月经周期的月经前3~4天开始治疗, 5次为1疗程,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

  (五)膝痹病

  膝痹常因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慢性劳损、肝肾不足、外邪痹阻经脉所致。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以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活动或天气变化时疼痛加重,常反复发作。本病相当于西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治则:通痹止痛。常用悬灸法、隔姜灸法。

  操作步骤:

  1、取穴:局部压痛点。

  2、配穴:血海、梁丘、犊鼻、膝眼,阴寒重者加阴陵泉、足三里。

  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 10次为1疗程。

  4、隔姜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米~4厘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穴位上,再将艾炷放于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微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当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穴每次艾灸7~10壮。每次选取3~4穴,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六)项痹病

  项痹常因督脉劳损、气血不足、感受外邪等导致经脉痹阻,以项部疼痛麻木,连及头、肩、上肢,颈部活动受限,并可伴有眩晕等为主要表现。本病相当于西医的颈椎病。

  治则:活血通经。常用悬灸法、隔姜灸法、温盒灸法。

  操作步骤:

  1、取穴:颈部压痛点、颈夹脊、大椎、肩井。

  2、配穴:督脉劳损者加命门、腰阳关;气血不足者加足三里、神阙;风寒胜者加风门、肺俞;气滞血瘀者加膈俞。

  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 7~10次为1疗程。

  4、隔姜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米~4厘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穴位上,再将艾炷放于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微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当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穴每次艾灸7~10壮。每次选取3~4穴,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

  5、温盒灸法:将温灸盒置于所选的施灸部位中央点燃艾条后,放在施灸穴位上方灸盒中的铁纱上,盖好封盖以调节温度,每次每部位灸20~30分钟,一次可艾灸数穴。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

  特别提示:灸法对颈椎病的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疗效较好。同时要劳逸结合,减少颈部劳损,防风寒,适当颈项功能锻炼。

  (七)腰痛

  腰痛常因肝肾不足、外邪侵袭、经脉气血痹阻所致,以腰部及腰骶部的慢性疼痛、时轻时重、缠绵不愈、休息可缓解、劳累后加重、常有固定压痛点为临床表现。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慢性腰肌劳损。

  治法:补益肝肾,温经通脉。常用悬灸法、隔姜灸法、温盒灸法。

  操作步骤:

  1、取穴:腰部压痛点、腰夹脊穴。

  2、配穴:肝肾不足者加肾俞、志室;阳虚者加命门、腰阳关;寒湿重者加大肠俞、气海俞。

  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 7~10次为1疗程。

  4、隔姜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米~4厘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穴位上,再将艾炷放于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微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当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穴每次艾灸5~7壮。每次选取3~4穴,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

  5、温盒灸法:将温灸盒置于所选的施灸部位中央点燃艾条后,放在施灸穴位上方灸盒中的铁纱上,盖好封盖以调节温度,每次每部位灸20~30分钟,一次可艾灸数穴。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

  特别提示:腰部压痛点要重灸。